面對年底各種評比結(jié)果的出爐,難免會有各種心理沖突和焦慮。心理復原力的觀點強調(diào)積極的認知方式,即在患得患失的同時,應該學會“笑”自己,即能夠幽默地洞察自己,保持某種距離凝視自己。
面對降級、減薪、甚至解雇、離婚、喪子等變故,許多人反應過度,很長時間緩不過勁兒來。而有的人卻能很快度過,重返正常的生活軌道。其決定因素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素質(zhì):心理復原力。有了它,人們不怕挫折;而缺少它,會特別害怕受傷害,不敢付出行動。
它是個人先天具有或者通過后天學習得到的某些特質(zhì),是個人自我控制的能力和一些積極健康的應對方式。美國心理學家盧瑟將復原力定義為人面對明顯壓力或風險時的積極適應過程,即“無論處在什么樣的挑戰(zhàn)或威脅的環(huán)境中,人們都能成功適應的能力和過程”。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積極正向的一面探究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何同樣是壓力和挫折,有的人能很好適應,有的人會失衡甚至崩潰?”“是什么促使人們更有效地應對生活?”如果人能被教會更具有復原力、更樂觀,那么他們將減少抑郁、焦慮的機會,過著更有建設(shè)性的生活。
一個人心理復原力的強弱受許多因素影響。國外的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天生容易焦慮的人和A型人格的人相對而言心理復原力會弱一些;另外,就環(huán)境因素來看,職場人士長期處在白熱化競爭的氣氛中,這種氛圍不利于心理復原力的培養(yǎng)。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系統(tǒng),就像彈簧天生有彈性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復原力”。如下舉措可以幫你維持你的心理彈簧的彈性。
|
郵箱:webmaster@vdolady.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備09005267號